23岁大学生跳楼身亡:校园贷究竟害了多少年青人?
近年来,因为网贷平台野蛮生长,导致不少正值青春的大学生掉进陷阱,一步步走向深渊,甚至搭上了性命。校园贷导致了校园惨案频频发生,国家多个部门也出台政策严禁网贷平台向在校大学生放贷,但这些网贷平台往往换个形式继续将黑手伸向学生。
近日,来自南京某211高校的一名毕业生因为校园贷走上了不归路。
据时代周报报道,8月31日下午,23岁的南京毕业生小徐在发送完一条信息后,从江苏省南京市河西一家酒店式公寓坠亡。令人震惊的是,在他死前的一年内,曾办理56笔网贷申请,其中有90天集中申请了34笔。小许死后,其家人悲痛万分但依然不断地接到催债的电话。
家里人怀疑,小徐之所以有轻生想法,大部分原因应该是网贷给他的压力,且之前并不知道小徐有抑郁症状。
这些年来校园贷已经成为众矢之的,但依然屡禁不止,因为校园贷而被逼上绝路结束自己生命的大学生不胜枚举。2019年4月9日,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公安部、司法部联合印发《关于办理“套路贷”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》,在该《意见》中明确规定,不得向在校学生非法开展“校园贷”业务,或以提供服务、销售商品为名,实际收取高额利息(费用)变相放贷。并将前述“校园贷”业务定性为涉黑涉恶类的违法犯罪行为,强调“套路贷”等非法金融活动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点打击对象之一,要求严厉打击。
虽然,随着对校园贷业务治理力度的加大,不良校园贷疯狂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。但是一些网络借贷平台仍然通过各种形式的改头换面,继续开展针对在校学生群体的贷款业务。
有业内人士表示,有些学生接触到校园贷,契机或许不是借钱,校园贷以各种名目包装自己,有培训班、电商点卡、会员,甚至租房分期,学生一不小心便会陷入其中。
展开全文
据了解,市场上面向学生群体的校园贷主要有以下三种:
“第一种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,如趣分期、任分期等,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;
第二种是P2P贷款平台,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,如投投贷、名校贷等;
第三种是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。"
总体来看,校园贷平台的贷款门槛很低。只要是在校学生,网上提交资料、通过审核、支付一定手续费,就能轻松申请信用贷款。还有一些人利用“校园贷”设计各种骗局,导致许多大学生被骗。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近日调查发现,闪银、拍拍贷、及贷等平台在国家取缔校园贷之后,仍悄悄从事该业务。在记者测试的平台中,仍从事校园贷的占比超过42%。其中,闪银平台向学生发放高利贷年化利率高达199.38%,该平台还“发明”了变种砍头息,借1000元,实际只得790元!
针对套路贷乱象,大学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,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,量力而行、理性消费,识别校园贷中的陷阱。如果已经陷入高违约金、暴力催收、裸贷等困境,也应避免慌张、保持冷静,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。
根据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》,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%,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,人民法院应予支持。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%,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。也就是说,不管是“套路贷”、“校园贷”还是普通的民间借贷,只要年利率超过36%,超过的部分属于无效,法律不会支持和保护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