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問拍星空時曝光時間少於多久才能不出現明顯星軌?沒有赤道儀的情況下怎麼實現高曝?只能調節iso嗎?

1095 admin
世界杯历届冠军名单

或者直接給出一個不用赤道儀的情況下拍攝的最佳參數

個人常用600法則。

星空攝影曝光時間一般在20秒以內,這個參數在拍攝時需要根據焦距調整。由於地球自轉,夜空中的星星也在轉動,如果曝光時間過長,星點會在照片上拖成一小段線(類似小段星軌),非常影響照片質量。在星野攝影中有600法則,即最大曝光時間為600/焦距。例如如果你用15mm的焦距拍攝,曝光時間為40秒內拖線不明顯,但是若你用60mm的焦距拍攝,則只能保證曝光10秒內拖線不明顯。

簡單說來就是拍攝時使用的焦段越廣,光圈越大,能保證不拖線的曝光時間就越長,如果實在是偏長焦,光圈也不夠大,又沒有赤道儀,那還是上高ISO吧。

ISO最好不要上到最高ISO的一半,我用的6D,拍星野的時候一半不會上到大於6400。

放個對比圖

上圖均為我拍攝

圖一:等效焦距32mm,ISO500,f/4.0,曝光30秒,可以看出星點有小段的脫線

圖二:焦距15mm,ISO6400,f/2.8,曝光20秒,基本沒有拖線

事實上所有X00法則都是不完整的,或者說過時了,更適合膠片時代。

在X00法則中,焦距是唯一的變數,但現實並不如此。

首先,赤緯絕對值(0°-90°)不同的星星在相同時間內軌跡長度是不一樣的,赤緯絕對值越小,越快拖線,極端情況便是天赤道上的星星。相反,靠近南北天極的星就很難拖線,例如北極星。這種現象在星軌照片中就能清楚地看到。

此外,相同尺寸的感光元件拍攝同一顆星,元件的像素越高 / 像素密度越高 / 單位像素尺寸越小(三個說法等價),則星星越快拖線。這點也很容易理解。

X00法則完全沒有考慮這兩個因素,但它們又會產生實際的影響,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會選擇600而有人認為300才行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數碼時代計算星星不拖線的最大曝光時間,更具參考價值的是NPF法則。

完整的NPF法則計算公式為

N 表示光圈值

p 表示單位像素寬度,單位μm

f 表示鏡頭焦距,單位mm

δ 表示視場中星星赤緯的最小值

簡化版為

光圈值越大時間越長是因為作者考慮了艾里斑大小,具體的推導在此:Société Astronomique du Havre (法文,翻譯成英文網頁效果比較好)

網頁中已有計算器,同時還會考慮拍攝地點緯度、取景方位、相機仰角。

最後有500/600法則在膠片時代成功的解釋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以上討論只針對100%放大觀看的情況,最終的照片輸出尺寸、觀看設備和距離都會影響拖線的顯著程度。

而且,拖線只是星空攝影中要考慮的其中一個限定條件,獲得足夠的曝光和信噪比也很重要,500法則時間太長,300、NPF法則又可能時間太短,各人的容忍度也不相同,現場試拍回放才是最能說服你自己的。

500-600 這種法則都是有問題的,因為極軸反向的星星轉動距離少,簡單說畫面中央的星星轉的慢,畫面邊緣的星星轉的快,如果熟練使用堆棧降噪,建議 ISO6400 15秒之內完成曝光

拍星星有600法則,500法則和400法則,個人認為500法則比較合適,也就是曝光時間=500/焦距,這樣星星不會有拖影。

ISO的話 3200-6400範圍內都可以。後期降噪就好。

推薦閱讀:

事隔4年,黄海波终于说出当年被设局陷害真相,观众欠他一句道歉 ​送巧克力的含义和寓意(情人节为什么要送巧克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