粟裕为何难平反?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对楚青说:他是不会办的

3131 admin
世界杯开球

粟裕申诉报告在总政治部被卡住的关键原因,正是韦国清的不作为。不过,1982 年余秋里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后,曾为粟裕平反之事做出努力。有力的证据便是杨尚昆的佐证:“我(军委常务副主席)同爱萍(军委副秘书长)、秋里(总政治部主任),我们三人商量了,想研究一个解决办法,即宜粗不宜细,发一个文件,把 1958 年军委扩大会议文件全部收回、销毁。”

至于韦国清为何对粟裕之事如此冷漠,这背后牵扯到解放战争时期两人之间的种种纠葛。据粟裕秘书鞠开的佐证,在解放战争中,韦国清带领的二纵擅长打阻击。由于粟裕多次安排其部队执行艰难的阻击任务,导致部队损耗大而缴获少,韦国清心中颇有意见。尽管从大局来看,总政对韦国清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表现评价颇高,肯定了他率部担负牵制、阻击任务时以大局为重的态度,但个人的得失之感或许在他心中早已埋下。

除了韦国清的阻碍,粟裕平反还面临着其他阻力。当时仍有对粟裕有意见的老帅在世,若处理不当,可能会引发新的矛盾。杨尚昆也曾担忧“聂嘛。搞得不好那头又起来了”。韦国清与粟裕关系平平,自然不愿为了粟裕而给自己找麻烦,所以在他担任总政治部主任期间,粟裕平反之事毫无进展。而余秋里接任后,在杨尚昆的支持下,平反工作开始艰难地推进,但道路依旧崎岖。

在粟裕平反的漫漫长路上,杨尚昆无疑是关键人物之一。他亲自出马去找聂帅做工作,这份功绩熠熠生辉。1987 年 9 月 11 日,在杨尚昆主持的中央军委常务会议上,决定在《中国大百科全书·军事卷》中的“粟裕”条目中加上“1958 年在所谓反教条主义中受到错误的批判”这关键的一句。会议结束后,杨尚昆告知楚青时,感慨地说:“这件事我已经费了好大的劲,只能先办成这样了。”那时老帅们虽已退休,但他们卖了杨尚昆一个面子,这才让粟裕平反之事有了些许进展。然而,之后杨尚昆也遇到了瓶颈,粟裕平反之事暂且搁置,直到 1992 年新的转机出现。

1992 年发生了两件与粟裕息息相关的大事。一是聂荣臻元帅去世,至此,对粟裕有意见的“两个半元帅”都已离世;二是张震、刘华清当选军委副主席。张震与粟裕的情谊深厚,在华野时期他们相处融洽。建国后,张震遭遇危险,张震之子携血衣向粟裕求助,粟裕果断致电周恩来,成功解除了张震的危机。刘华清与粟裕虽不像张震与粟裕关系那般密切,但粟裕也曾在 1967 年明确表态支持刘华清领导军管工作。

1993 年,金治、谭肇之、秦叔瑾、黄野松、黄亦凡这五位粟裕的老部下联名申请为粟裕平反。他们虽职务不高,但一片赤诚。在张震、刘华清的大力支持下,原本停滞不前的平反工作终于得以继续推进。

1994 年,中央军委主席江同志、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、张震发表了署名文章,高度赞扬了粟裕的历史贡献与高尚品德,并对 58 年粟裕受批判一事做出了最终定论:“1958 年,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,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。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。这个看法,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。”

历经 36 年的波折,这桩公案终于尘埃落定。在粟裕平反的艰难旅程中,杨尚昆、刘华清、张震等都是至关重要的人物。而楚青那坚持不懈的奔走与努力,一次次在碰壁后依然不放弃为丈夫争取名誉的精神,更是令人钦佩不已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图形驱动程序是什么 变声器之间都有什么不同,为什么变声真实性差距如此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