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学常识:并称“班马”的是哪两位?
2、断代体史书的开创者
3、汉赋发展的代表人物
司马迁:字子长,西汉人,距今2100多年。
代表作:《史记》《报任安书》
名句赏析
1、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
究天人之际,就是研究天人之间的关系,天代表自然,人相当于社会中的人,这是指对空间的研究。通古今之变,就是从时间上来研究自然社会的变化/变迁。成一家之言,这是做学问的谦虚,也是必备的一句话。
司马迁的意思可以理解为,任何人都不要自以为掌握了绝对真理,面对天道与人道之间纷繁复杂的境况,审视古今奇奇怪怪的变化多端,我们不能不认真探索,细心考究,我们得出的结论之多也只是一家之言。
语出《报任安书》:“仆窃不逊,近自托于无能之辞,网罗天下放失旧闻,略考其事,综其终始,稽其成败兴坏之纪,上计轩辕,下至于兹,为十表,本纪十二,书八章,世家三十,列传七十,凡百三十篇。亦欲以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……”
2、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
蹊:小路。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,但因它有花和果实,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,走成了一条小路。比喻人只要真诚、忠实,就能感动别人。
语出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。原文说:太史公曰:《传》曰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”。其李将军之谓也?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,口不能道辞。及死之日,天下知与不知,皆为尽哀。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!谚曰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。此言虽小,可以谕大也。
3、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
固:本,原来。或:有的。于:比。意思是,人本来就有一死,有的人死了比泰山还重,有的人死了比鸿毛还轻。
语出《报任少卿书》,原文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,用之所趋异也。太上不辱先,其次不辱身,其次不辱理色,其次不辱辞令,其次诎体受辱;其次易服受辱,其次关木索,被菙楚受辱,其次剔毛发,婴金铁受辱,其次毁肌肤,断肢体受辱,最下腐刑极矣。”
4、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
其意初为,那些称王侯拜将相的人,天生就是好命、贵种吗?通过这些话语来刺激人民的气愤。现比喻不甘于命运和平凡。
出自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,原文:召令徒属曰:“公等遇雨,皆已失期,失期当斩。藉第令毋斩,而戍死者固十六七。且壮士不死即已,死即举大名耳,王侯将相宁有种乎!”
对后世影响:
1、提出“发愤著书”的观点
2、确立史书的纪传体通史写作体例
3、《史记》成为后世古文写作的范例
二人并称原因:历史写作方面的巨大功绩
前四史: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《三国志》
“班马”另外的含义:
离群的马,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。
例:李白《送友人》:挥手自兹去,萧萧班马鸣。
本期编辑:梅梅
(免责声明:图文源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鼎成教育
长按指纹 > 识别图中二维码 > 添加关注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