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怪萧峰坠崖未死,却不愿再见段誉虚竹,你看他唯一的真兄弟是谁
(萧峰受伤剧照)
比如这段描述:“虚竹、段誉、吴长风等迄未死心,仍盼忽有奇迹,萧峰竟然复活,抱了阿紫从谷中上来。各人待到深夜,不见有何动静,当夜便在谷口露宿。”
一来他们并没有找到萧峰的尸体,二来在他们看来,萧峰确实还有“复活”的可能性,毕竟虚竹见识过无崖子凭内力续命,天山童姥、李秋水假死,这个世界确实是充满着魔幻色彩的,萧峰未死,也不足为奇。
而从书中的细节来看,萧峰也确实有可能没死。
二、金庸的伏笔
之所以说萧峰没死,是因为他已经没了寻死的理由。
当初他在小镜湖误杀了阿朱之后,确实有过寻短见的想法,后来被扮成黑衣人的萧远山阻拦,他也就断了这念想。
而后来的萧峰又经历了在少室山大战时被群雄围攻,在藏经阁大战后见证了父亲放下仇怨,这些打击都足以颠覆他的世界观,仿佛他前半生追逐的一切都成了笑话。
是啊,如果连这些打击都没能将他击溃,那后来的他还有什么理由赴死?就因为“以下犯上逼迫辽帝”?
那算是个事么?辽帝伐宋就是在作恶,毕竟无论是宋军还是辽军都不愿打这场仗,固然辽帝对萧峰有恩,那他冒犯辽帝的举动也不值一提,因为那看似是“冒犯”,其实也是在帮辽帝减少杀孽,否则大战一起,生灵涂炭,这罪责不该算到辽帝头上吗?
(萧峰剧照)
所以萧峰因此而内疚是完全没道理的。
而他在坦然“赴死”之前的一番操作更是证明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有预谋的。
笔者所指的那“操作”即是“传功虚竹”。
是的,在宋辽大战之前,萧峰就找到了虚竹,将降龙十八掌与打狗棒法传给了他。
此时书中是这么写的:“却听萧峰说道:‘丐帮如要推一位英雄出任帮主,一时之间未必便能找到合适人才,依照祖传规矩,丐帮帮主必须会得‘打狗棒法’和‘降龙二十八掌’两门功夫。二弟,我想烦你先学会了,日后转而传给继任的帮主。要学这两门功夫,必须武功精熟,悟性极强。三弟不喜学武,环顾这里许多朋友,只有你最适合。’”
(虚竹剧照)
此时萧峰自己尚在人间,他要传功,自己去传就好了,何必传功给虚竹?
不难看出,这时候的他就已经开始盘算如何“金蝉脱壳”了,否则他还没有做出冒犯辽帝之举,又怎么知道自己要“坦然赴死,没机会传功”了?
所以萧峰一定没有死。
这一点也可以结合金庸其他的作品来分析,无论是小龙女、张无忌还是当年的萧远山,他们坠崖后都没死,坠崖这事对于他们这些习武之人而言压根不算个事。
既然如此,后来的萧峰为何再也没出现在武林之中。
三、萧峰的真兄弟
这就不得不提到金庸写故事的习惯了。
熟悉金庸小说的人一定都知道,他常常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历史背景,此举固然能让故事多上几分史诗感,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,比如某些既定历史事实,他是无法更改的。
而后天龙时代的故事也早已经有了属于它的“剧本”。
若无意外,后来的故事多半是完颜阿骨打灭辽侵宋。
这即是问题所在,从表面来看,段誉和虚竹是萧峰最好的兄弟,其实你细品原著就会知道,他们这兄弟情是十分脆弱的,因为他们的父辈可是有不共戴天之仇,若非金庸刻意淡化了这份仇怨,这三兄弟都不可能心平气和的站在一起。
而萧峰真正的过命兄弟,恰恰就是那完颜阿骨打。
比如宋辽大战中,完颜阿骨打就带着一帮人来救萧峰了。
(萧峰、完颜阿骨打剧照)
说是:“一名高大的猎人站在马背之上,大声呼叫:‘萧大哥,萧大哥,完颜阿骨打帮你打架来了!’萧峰纵骑而出,两人四手相握。”
完颜阿骨打可不是什么武林高手,此时却愿意舍命陪君子,这才叫兄弟情。
所以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,届时完颜阿骨打崛起,萧峰该怎么做?辽帝是他的兄弟,站在大宋立场的虚竹是他的兄弟,大理皇帝段誉也是他的兄弟,他该帮谁?
没有万全的解法,他只能退隐江湖,不再插手这些恩怨,所以他以“断箭戳心,坠崖二亡”来金蝉脱壳,也就说得通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